三一一章 不谋而合(2 / 2)

三国第一强兵 鲈州鱼 2303 字 2个月前

“有机会。”王羽没把话说死。南线这边到底怎么打,现在是没法说的,只能到时候再随机应变,他看到的,只是一个机会。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继续截断张颌获取情报的途径,如果局势不利,还可以尽快退回青州,再有……”

太史慈先是点出了几项好处,继而目光一凝:“可是主公,他们的联手之势要怎么破?你说曹操是个肯顾全大局的,那刘岱就不是喽?那样的话,莫非要先打曹操?把刘岱先放在一边?这样的话,也很危险啊?万一刘岱突然开窍了呢?”

“这样当然不行,刘岱此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付我。在他来说,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我军猛攻曹操,把力气消耗得差不多了,然后他再及时出现,坐收名与利。所以,他才命曹操进兵乐平,你想想,我军进兵聊城后,面对这两个敌人,我军更倾向于攻打谁?”

太史慈不假思索的答道:“当然是曹操。”

聊城、乐平、茌平这三个地方,又是一个三角形,这次,短边在聊城和乐平之间了,两地距离茌平的距离差不多远,中间还隔了条黄河。

青州若是想攻刘岱,就得冒着被刘岱半渡而击,和被曹操前后夹击的危险,毕竟曹操在勤王之战中,已经展现出来了顾全大局的品德,他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青州军干掉刘岱的。

“这就是刘岱这么布置的用意!”王羽呵呵一笑,断言道:“所以,曹操遇袭,他一定会去救援!只是速度不会太快罢了。”

“原来如此。那,咱们就去打刘岱?可这也不对啊?刘岱躲在河对面,还有城池可依,活脱脱一只乌龟,哪里有破绽可利用?败之不难,想速胜则难比登天。”太史慈觉得头开始晕了。

这场大战涉及了敌我十余家诸侯,几乎把中原群雄全都囊括进去了,局面本来就很复杂。比局面更复杂的是王羽的思路,看似有很多线索,但仔细去思考,却一条也抓不住,搞得他脑子里乱哄哄的,像是有一群野牛跑过,一片狼藉。

王羽笑笑,不忙便解释,而是转向贾诩问道:“文和,你怎么看?”

“诶!”贾诩长吁了一口气,他凑过来,也是想和王羽商议军情的,见太史慈也在,就想着挑动对方说话,把王羽的真实想法勾出来。

如果王羽的想法跟他一样,他就省得多啰嗦了;若是不一样,他再设法拾遗补缺就好了。尽管王羽不是袁绍那种主公,但在官场上,不必要的发言能少说,还是少说的好,这是贾诩的为人准则,与主公是谁没关系。

最终还是没能躲过,贾诩的表情有些愁苦,但思路却很清晰:“曹、刘、袁肯定不完全是一条心,否则曹刘二人只需合兵一处,按部就班的推进过来也就是了,慢是慢了点,但效果却很好,我军兵少,就算打赢了他们,也没办法再抵挡袁绍的主力了。”

曹操刘岱,加上阳平郡的冀州军,加起来怕不有七八万可战之兵,王羽这边就算把刘备、田楷的二线步卒都算上,兵力也没超过四万,差了快一倍,能打赢也是场惨胜,可袁绍那边还有至少五万大军呢!

实力相差这么多,这仗之所以还能往下打,就是因为敌人不是一路兵马,而是联军,不可能不计代价的作战。

“所以,曹、刘之间肯定有可资利用的嫌隙,然则,想准确把握住,进而形成战机,那就难了。”贾诩慢吞吞说道:“主公定下方略后,诩思之久矣,终得一策,却没什么把握……”

太史慈急得直跺脚:“诶呀,军师,你想急死俺啊?有话就快说呗,说错了也没人会说啥,你这吞吞吐吐的,算是个什么事儿?”

“我这不也是没把握吗?”贾诩倒也不恼,只是眼睛眯得更细了,神秘兮兮的看向王羽。

王羽心中一动,悠然一笑,道:“文和先生,不如这样,你我分别把计策写在纸上,然后拿到一起验看如何?”

贾诩没想到王羽出了这么个主意,顿时就来了兴趣,翻身下骡,抚掌笑道:“有趣,有趣!”

太史慈却是一脸的不爽,悻悻的嘟囔道:“这有什么好有趣的,痛痛快快的说出来才真有趣。”

当下有亲卫取了纸笔过来,王羽和贾诩背过身,就在马鞍上开写。

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军,不多时,徐晃、田丰也赶过来了。

王羽率军南下,却始终没公布战略,众人都长于此道,对局势有着各自的分析,私下里自然也是忧心不已。现在谜团终于要解开了,他们岂能不着紧?

再等片刻,王羽二人终于写完了。其实贾诩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王羽那边比较慢,没办法,用毛笔写字,对王羽这个连钢笔都用不太好的人来说,实在有点难。

这个典故当然出自三国孔明和周瑜在赤壁之战前,论战时那一出,王羽灵机一动想起来的。不过话出口后,他就后悔了,说完才想起来自己不会写字。

此刻,他颇有一种上学考试交白卷的感觉,俊脸上微微有些赭色。

众将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只顾着好奇了,谁去管主公的字写的如何?

两张纸摆在一起,放在了马鞍上,众人围拢做了一团,定睛看时,惊讶的发现,那两张纸上的字迹虽大相径庭,但内容,不,应该说写的字却是一模一样……竟是不谋而合了!

而且是一字不差的那种!

只见贾诩那张纸上,龙飞凤舞的写了八个大字:“声东击西,望北逐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