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1 / 2)

胡善围 暮兰舟 2930 字 1个月前

除了常家,郑国公太夫人蓝氏的亲弟弟,是凉国公蓝玉——大明目前最出色的中年将领,在北伐捕鱼儿海战役中取得大胜,洪武帝把蓝玉比作卫青,从侯爵升为国公,是大明最年轻的公爵大人。

郑国公夫人冯氏还是宋国公冯胜之女,冯胜是沐春的叔外祖,沐春的亲舅舅冯诚是郢国公——也就是说,除了蓝家,冯家也是天然支持朱允熥的。

沐春从小父亲不爱,舅舅不喜,宋国公冯胜总是催他讨好父亲,搞定世子之位,所以沐春不喜欢冯胜。

沐春不想卷进东宫储位之争,尤其是在洪武帝已经封了朱允炆为皇太孙的情况下表态,他又不傻!

洪武帝的决定是别人施压就能改变的吗?

洪武帝在他阐述云南治理若干意见时,并没有接茬说同意或者不同意,而是谈起了皇太孙朱允炆,说“皇太孙要是你一半见识,就不用朕为他发愁了”这种话。

沐春立刻警觉起来,他意识到皇上是在试探他对新皇储的态度,于是连忙撇清了自己,说他在十五岁的时候是一滩烂泥,不如皇太孙朱允炆一半见识。

沐春的反应简直完美,看来平时和舅舅家关系不好,也不全是缺点,现在朝局敏感时期,保持距离,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才安全。

这也是胡善围叮嘱沐春的基本规则,不要和洪武帝对着干,这个年老的帝王习惯要掌控一切,年纪越大疑心病越重,所以从一开始,胡善围就断定储君绝对不会在兵强马壮的藩王们中产生。

原因很简单,藩王们不好控制,而且有可能把洪武帝变成太上皇的危险。

所以,储君会在东宫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中产生。

皇长孙朱允炆,继室嫡子,外祖家吕家,世代书香,是朝廷中等文官。

皇次孙朱允熥,原配嫡子,外祖父是鼎鼎大名的开平王常遇春,除了常家,宋国公冯胜,凉国公蓝玉,以及常遇春以前幸存的老部下们大多已经封了侯爵或者伯爵,势力强大,且掌控着大明至少一半的兵权。

选谁当皇太孙?胡善围对洪武帝实在太了解,肯定是朱允炆,因为朱允熥背后的靠山势力盘根错节,实力强大,而朱允熥资质平庸,年纪又小,很容易被背后势力所控制,而不是去控制势力。

如果把大明江山交给朱允熥,朱允熥形同傀儡,将来龙椅上的人说不定要改名换姓。

洪武帝绝对不会容许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在别人看来,选朱允炆实在令人费解,但在胡善围看来,这几乎是必然。

所以胡善围要沐春时刻警惕,千万不要站错了位置,不要管储君是否合理,只要洪武帝选谁,他就要支持谁,反正都是老朱家的人当皇帝。

两人还没成亲,沐春就听老婆的了,故他立刻通过了洪武帝的试探。

果然,如胡善围所料,洪武帝确定沐春和冯家毫无瓜葛,对皇太孙朱允炆寄予厚望的态度之后,立刻同意了沐春的请求。

“你的建议很好,但是云南一个地方改变科举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不是朕一张嘴就能做到的。需要礼部、吏部等部门共同拟定章程,你先去镇守云南,等他们讨论好了具体办法,敲定规则细节,朕就会立刻批准颁布,赶在开始考试前实施。”

沐春大喜,“谢皇上恩典,此举关系云南千年百年的大计,微臣定会好好推行下去,解决云南底层流官不足的的问题。”

孝陵。

沐春和胡善围道别,“二十七个月很快就会过去的,皇上已经同意我的云南科举自治的建议,这会培养出好多与云南当地的人才,这是我未来工作的重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云南以后有那么多熟悉当地实际情况的好官,我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让爵给二弟沐晟……到时候我们就……嘿嘿,你打算什么时候离宫?我一回云南,会在昆明为你准备一处清幽之地,等你去找我。”

胡善围说道:“自从端敬贵妃去世,我就万念俱灰,觉得这宫里简直不是人干事,无论我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什么,我时刻都想着离开这个无情无义的地方,待端敬贵妃七七一过,我就向曹尚宫请辞。”

第143章 后洪武时代

得到了善围姐姐的许诺,沐春乐颠颠的去云南镇守,从来没有那一次的分别让他如此开心,如果不是顾忌还在孝期,估摸他能高兴的从马背上蹦起来。

沐春回云南途中,还故意放慢了行程,背熟了幕僚为他捉刀的诗词,一路遍访当地名士和大儒,宣扬云南求贤若渴、重视文教的消息,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有无功名,到了云南搞基础教育,教会当地人识字读书,就包吃包住,管生老病死,安顿妻儿老小,如果培养出来生员秀才举人,或者考出了进士,嘿嘿,包你一生荣华富贵!

沐春以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口才,一路就像用梳子篦头似的,搜刮忽悠了不少想寻前程的读书人跟着拖儿带女的举家去云南。

沐春一路高调的挖掘人才,队伍就像怀孕似的,迅速膨胀起来了。

由于沐春的亲戚们都卷入了国储之争,洪武帝一路都派了锦衣卫跟踪监视,结果毛骧每天的报告都是沐春又从某地挖墙脚拐了多少人,又在诗会上大放异彩,写了什么诗歌深受赞叹,某位名士被他忽悠去了云南等等。

听到这些,洪武帝才真的放心:沐春对储位毫无意见,继云南庞大的安居工程之后,又开始专心搞文化教育。

胡善围听沐春一路所做所为,很是欣慰,沐春真是听话,远离了即将到来的大风暴。

给端敬贵妃郭氏做了七七的法事,送了郭氏最后一程,胡善围回宫,打算向曹尚宫请辞。

谁知刚刚回宫,胡善围就觉得气氛不对,沿路宫人面色凝重,有的双目红肿,似乎刚刚哭过,还有人掩面而泣。

胡善围心道:皇上这么快就动手了?这不像他一直的风格啊,他要等着所有不服国储的人出来蹦跶,才会出手一网打尽,就像一个精明的猎手。

胡善围回到屋里,正要换一身衣服去见曹尚宫,海棠红着眼睛裁着白棉纸——用来当一次性的护领,来保持领口的整洁,这是宫中女官们的标准服饰细节了。

胡善围问:“怎么回事?你们一个个哭丧着脸?”

海棠哽咽道:“曹尚宫……走了。”

什么?

犹如晴天霹雳,胡善围连连问道:“出了这么大事,你为什么不派人去端敬贵妃的墓园里找我报信?曹尚宫这么通透的人,怎么糊里糊涂的触怒了皇上?她为了什么?是谁动的手?锦衣卫还是宫正司——”

“是走了。”海棠说道:“不是死了,曹尚宫今天早上以年迈精力不足为由,乞骸骨,自请离开后宫,回乡养老。”

胡善围简直难以置信:“乞骸骨?曹尚宫是六局一司七大尚字辈女官位份最高,年龄最小的,她三十七岁当尚宫,其余尚字辈女官差不多年过四十岁才升了五品,她乞骸骨告老还乡?将其他六个尚字辈女官置于何地?”

最小的乞骸骨走了,要其他六个女官怎么想?好像她们贪慕权术,赖在官位上不肯走似的。

不过,曹尚宫做事,很少考虑别人怎么想,以及别人如何下台,反正爱谁谁,她不在乎。此举倒也符合她一贯的风格。

胡善围换了衣服,赶紧去找曹尚宫,此时六局一司七个大佬齐齐整整的在一起开会,都是来劝曹尚宫的。

宫正司范宫正板着脸,“你不能走,端敬贵妃没了,后宫大权一直无主,皇上没有选定新的嫔妃。现在后宫所有的事情都靠六局一司运转,你若走了,不仅后宫嫔妃群妃无首,就连六局一司也没有领头的,岂不乱了套?”

曹尚宫说道:“皇上很快就会选出协理六宫的嫔妃,新的贵妃会有的,新的尚宫也会有的——因为权力是个好东西,很多人都想要。”

尚仪局崔尚仪说道:“你是不是有什么苦衷?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大家一起效力宫廷二十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齐心协力,没什么过不去的槛。”

曹尚宫说道:“没啥苦衷,我就是累了,六局一司,尚宫最忙,什么都要管,我今年四十七岁了,最近总觉得力不从心,精力不如以前,我现在请辞,还能竖着走出去。宫里的事情只能零失误,万一出了过错,我就要横着被人抬出去了。”

尚功局宋尚功向来都是曹尚宫最大的附庸:“你走了,我怎么办?没有主心骨,我干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