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2 / 2)

大明海寇 寒风拂剑 4234 字 2个月前

如此一来便从源头上卡住了粮食输出关外的根源,进而逐步控制住了陆上通往关外的道路,另外海军方面也完全封锁了辽东一带沿海,也同样阻断了海路,基本上阻断了建奴从关内获取粮食的所有渠道。

重压之下,也就彻底的压制住了关内奸商冒险朝关外输送物资的势头,等于一下掐住了建奴的脖子。

辽东一带因为小冰川时期的气候影响,导致关外酷寒,一年到头无霜期极短,也严重影响到了关外粮食的生产以及农耕经济的发展。

这么一来也导致了建奴常年所产粮食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也是建奴这么多年来始终坚持冒险入关大掠的原因,他们一是可以通过掳掠获取粮食或者资财,然后把这些资财转而用于从关内奸商手中购取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甚至于他们对于输入商品的品种也做了相应很严格的规定,属于享受的奢侈品一概不要,只购取他们日常必需的生活物资。

现如今于孝天实行严苛的管控制度,就断绝了他们继续从关内获取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途径,本身他们产粮不足,也导致了这两三年来关外迅速的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

虽然皇太极倾尽全力下旨勒令各部想尽办法开荒种粮,但是无霜期太短限制了他们粮食产量,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的问题。

这也是当年努尔哈赤大举在关外屠杀汉人的原因,正是因为关外粮食不足,为了生存,野猪皮才想出了这等缺德的办法,通过屠杀关外汉民来减丁减口,节省粮食,就连最早投靠建奴的大汉奸也险一些被宰掉,可见关外粮食的紧张程度。

连续三年下来,关外出现了严重的粮荒,甚至于出现了大批奴隶饿死的情况,就算是建奴自己的兵将,也常年处于半饥饿的状态,再也不复当年的那种骁勇。

另外于孝天还使出了一招狠得,那就是想尽办法挑拨蒙古诸部和建奴的关系,在关内于家军大败建奴大军之后,蒙古诸部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另外蒙古诸部也意识到了建奴恐怕要麻烦,继续跟着建奴跑恐怕会落得一个很悲惨的下场,所以崇祯十二年下半年之后,蒙古八旗就已经不怎么再听建奴的使唤了。

而皇太极也察觉到了蒙古八旗的不安分,决定先下手为强,派兵去经常性的袭击屠杀蒙古诸部,用这种办法来消除蒙古诸部对于他们的威胁。

这也招致了蒙古诸部最终各个都跟建奴彻底反目,将建奴重新视作了寇仇,为了他们自己部落的生存开始和建奴不断的发生冲突和抵抗。

于孝天又下旨让宣大一带的官府,刻意的给蒙古诸部抛出了一些诱饵。

众所周知蒙古诸部在元朝覆灭之后,被重新赶回草原之中以后,经济和技术都严重倒退,特别是许多生活必须品,都严重依赖关内提供。

大明历代都通过互市来限制蒙古诸部的发展,通过互市盘剥蒙古诸部,后来因为建奴的原因,还下旨关停了互市,导致了蒙古诸部最终大部分倒向了建奴,跟着建奴混,通过从大明抢掠的手段,来获取各种生活必需品。

别的东西不说,其中两样东西蒙古人始终离不开大明的供给,那就是茶盐两样物资,蒙古不产盐,而且不临海,所有食盐全部都靠关内供给,没有盐吃,人就没力气,连他们的牛马也需要盐分的补充,所以他们对于食盐的需求,也造成了他们对关内的依赖性极高。

另外就是茶叶,因为食物结构的原因,蒙古诸部的人多以肉食为主,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本身不进行耕种,自然也没有蔬菜和粮食吃,只能吃放牧的牛羊等肉食品,这就产生了他们对茶叶的严重依赖,离开茶叶他们同样也没法活。

在大明关停互市之后,蒙古诸部就对建奴产生了严重的依赖,通过建奴获取茶盐等物,另外他们也不会炼铁,铁器都需要从关内或者建奴那里获得。

虽然建奴本身也不产盐和茶叶,但是他们却一直可以通过关内的奸商获取到这些商品,而且他们本身产铁,蒙古诸部获取这些物资的时候,就少不了被建奴盘剥一道,建奴充当二道贩子,从蒙古诸部手中获取战马,大大的赚上一笔。

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于孝天掐断了对关外物资的走私活动,也断掉了建奴获取茶盐的渠道,建奴自己都不够用的,当然不可能再给蒙古诸部充当二道贩子了。

另外建奴方面意识到蒙古诸部将会不听他们的使唤,将其当贼防范着,自然也不会给他们提供铁器,这么一来蒙古诸部可就惨大发了。

一年下来,茶盐尽断,铁器也得不到补充,没有铁就没有法打造武器,以至于仅仅一年下来,蒙古诸部就回到了原始人状态,武器得不到补充,就连弓箭的箭簇,都没有铁料打造,只能重新使用一些动物的骨头来充当箭簇,至于刀枪等武器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得不到任何补充。

蒙古诸部还想着用老办法入关大掠,但是随着于孝天控制了朝局之后,不断用于家军替换边军,镇守各地边关,蒙古人再难像以前那样入关抢掠,每每冒险干一票,结果都是被打的头破血流,死伤惨重,赚的没有赔得多,使得他们开始严重失血。

这时候大明抛出了一个诱饵,那就是散布消息,告诉那些蒙古诸部,想要获取茶盐也可以,但是必须要让他们脱离建奴的控制,今后不得再给建奴充当狗腿子。

如果他们放弃和建奴合作,继续给建奴助纣为虐,那么就可以在宣大一带,重开互市,跟他们交易茶盐等物,使得他们可以生存下去。

蒙古诸部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被逼到了死角,继续跟建奴混,建奴也不信任他们,经常袭击他们屠杀他们,他们得不到一点好处,和大明作对已经成了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唯有选择屈服。

一些蒙古部落开始对大明表示臣服,表态只要大明给他们提供茶盐互市,那么他们就愿意臣服大明,不再为建奴效命。

于是于孝天便网开一面,同意一些蒙古部落用他们的牛羊、战马到宣大指定的关隘,和大明进行互市,用茶盐换取他们的战马和牛羊以及皮张等物,蒙古人一尝到甜头,便发现大明是讲信誉的。

而且于孝天还下旨释放了一批以前在关内战场上俘获并且收降的蒙古人,把他们送出关外,回到他们的部落之中,为大明充当奸细,监视各部的活动,省的这帮蒙古人又用通过互市所得的茶盐,跑去和建奴交易。

这些被俘的蒙古兵将,在关内见识了于家军的厉害,算是被彻底的打服了,被释放之后,不敢再有二心,变成了大明忠实的仆人,开始为大明在各部充当眼线和奸细,不断的散播于家军的厉害,威吓那些部落的族人,使之不敢产生继续和大明对抗的念头。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唆

另外他们也着实查出了几个小部落,通过互市所得的茶盐,跑去和建奴交易,想要从中也大赚一笔,但是很快消息传入关内,于孝天便下令再次关停了互市,停止了和所有蒙古部落的交易。

于孝天公布了这几个蛇鼠两端的小部落的名字,告诉那些蒙古各部,是这几个部落违背了承诺,导致了关闭互市,怨不得大明,要想重开互市,那么就必须要灭掉这几个背信弃义的小部落。

如果蒙古诸部解决不掉这几个小部落的话,那么互市就别再指望重新开放了。

这一下这几个蛇鼠两端的小部落算是成了过街老鼠,他们的行为招致了互市关闭,断掉了所有人的生路,当然成为了公敌,各部立即便开始组织战士,开始对这几个小部落发动战争和进剿。

结果没有两个月下来,这几个倒霉的部落,便被他们的蒙古兄弟们亲手给解决掉了,几个小部落的男人,全部都被杀掉,孩子被抢走,成了其它部落的人,女人也尽数被瓜分,彻底从草原上把他们抹掉。

拿着这些小部落男人的人头,于孝天才法外开恩,重开了互市,继续和蒙古人进行交易,这样的办法,也就彻底把蒙古逐步从建奴的身边拉开,使得蒙古诸部再次站在了建奴的对立面上,成为了建奴的敌人。

而且于孝天还利用那些释放回去的蒙古奸细们,在崇祯十四年底的时候,传达给了蒙古各部一个消息,诏令他们派出各自部落之中,最好的战士入关,加入到于家军之中,编练成骑兵。

但凡不肯同意派出最好的部落战士入关的部落,将会被取消和关内互市的资格,并且将会被下令从草原上-将其清除。

但是答应的话,便可以给他们的部落换回一批茶盐以及布匹。来改善他们部落的生活质量。

恩威并重之下,蒙古诸部只得接受了这个条件,纷纷派出了他们部落之中最好的战士入关,加入到了于家军之中。

于孝天通过这样的手段,一下子就获得了五千非常精锐的蒙古骑兵,这些蒙古骑兵各个都是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骑术极为精湛。而且作战十分勇猛,另外这些蒙古兵性格也相当憨直。只要稍微对他们好一点,他们就很是高兴,忠诚度也相当高。

于孝天下令对他们施以恩惠,并且将他们武装起来,打散编制成了几个骑兵营,并不给他们提供火器,他们自己手中的弓箭就是最好的武器。

仅仅是经过几个月的重新编练,这些蒙古骑兵营就拥有了极强的战斗力,具备了投入到战场的能力。而且绝不逊色于这个世界上任何一支骑兵部队。

这一次于孝天亲自率兵出关进讨建奴,这五千蒙古骑兵也加入到了作战序列之中,成为了于家军之中骑兵骨干,使得于家军从根本上解决了骑兵部队数量不足以及质量不足的缺陷,拥有了一支战斗力和机动能力极强的骑兵部队,同时这支骑兵部队还极为凶残,各个都非常仇视建奴。成为了于孝天手头最锋利的爪牙之一。

皇太极虽然聪明,但是对于这样的局面却一筹莫展,想不出更好的对付于孝天的办法,只能全力备战,争取在于孝天发动对辽东的征讨之时,能获得更强的战力。使他们可以得以幸存。

崇祯十五年七月,皇太极终于等到了消息,于孝天集结大批兵马,亲自挂帅出征,率领大军踏出了山海关,朝着辽东开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