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1 / 2)

大明海寇 寒风拂剑 3932 字 2个月前

他们立即从木料堆积场和船寮的烘干房之中,选来了一批合适的木料,又用粗木做了一个台架,台架两端有一个铁轴,可以把圆木卡在铁轴上,钉入木料将木料固定牢固之后,在架子侧面,固定上一个可以左右滑动的刨刀,然后用人力旋转木架上的圆木,刨刀便从左至右开始将不太规整的圆木表面凸起和凹陷的地方车削成标准圆形。

其实这就是一台简陋的木工车床,只是比较粗笨,使用的也是人力,比较费力罢了。

于孝天抽空去看了一下这台木工车床,几个学徒使出吃奶的力气,用力旋转两边的车轴,带动架子上的圆木旋转,刨刀便将圆木表层一点点的车削掉。

于孝天看罢之后,觉得古代的工匠还是相当具有智慧的,这样的法子车削出来的圆木圆度可以保证,比起纯手工靠着工匠的眼力来一点点的将圆木刨成圆形,省工而且质量也好很多。

只是目前他们用的这台木工车床,实在是太过简陋,也太费力了,木材靠人力旋转,速度也太慢了点,刨刀工作效率也不高,一天下来,要不停的换人,要不然的话光旋转木料,就能把这几个学徒给累死。

于是于孝天再一次忍不住出手,给这台简易木工车床进行了改造,当然他只负责设计,制造还是要靠着木匠们来完成的。

他给这台车床,设计了一套传动系统,在车床一侧的滚轴上加了一个轮子,然后就近找了个水磨坊,将水力传动到这台粗笨的木工车床上,带动滚轴上的轮子,并且还加了一个离合装置。

这么一来,人力便被解放了出来,只需要学徒们把木料抬上架子,固定在两段的夹头上,调整好之后,将传动机构接上,这台机器便立即开始快速的带动圆木旋转了起来,而有人只需要操作刨刀左右调整,刨刀便可以很快将圆木彻底刨圆,再靠人力将圆木卸下,开始解片,开中心轴孔就可以安装到独轮车上使用了。

虽然这种粗笨到让人感到无语的机器效率并不算很高,精度也没有办法和后世的机械相媲美,但是现在于孝天要的是尽快做出大量的简易鸡公车的车轮,对精度要求并不是非常高,只要比肩扛手提运的东西多就行,至于省力嘛!苦役嘛,就是吃苦的,费一些力气倒也没啥。

虽然这种笨重的木工机器效率并不很高,但是采用这样的水力取代了人力之后,效率顿时还是比纯人力操作的时候大幅提高了很多,以前十几个学徒带一个粗木匠,干一天下来,只能弄出两三根圆木,但是用了水力之后,一天下来可以车削出二三十根大圆木,效率足足提高了十倍还多。

木匠们对这台机器也都是赞口不绝,被于孝天这么一改,他们省力省多了,而且车削出来的圆木圆度还好,刨刀也不会经常卡刀掰刃了。

于孝天一时兴起,便又连续设计了一台木工圆锯,同样也采用水力,带动圆形的锯片,用来解木料,比起人力拉大锯可省力多了。

可惜的是眼下没有合适的钢材,圆锯片可以让铁匠想办法打造出来,但是却因为材料的限制,无法制作出带锯的锯条,使得他没法弄出来效率更高的带锯,要不然的话,一旦弄出带锯的话,不管是木工作坊,还是船寮的生产效率都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圆锯因为材料的限制,锯片也不能做的直径太大,否则的话强度无法保证,只能做出比较小的锯片,用来解一些尺寸较小的木料,大木料还是要靠着人力来拉大锯进行解料。

不过水力作为原动力虽然不错,可以提供相对比较稳定的动力输出,但是毕竟这玩意儿要受到河水和地形的限制,只能选在适合的地点才行,这就限制了用水作为动力。

于是于孝天又把主意打到了风力方面,淡水这一带风能还是比较充足的,靠近海边的一些丘陵地形使得许多地方形成了风口,风能比较充沛,所以比较适合建一些风车,来替代水力,给海狼提供动力。

而且水力和风力作为动力,不污染环境,制造难度也低,几乎不怎么需要铁来制作,好的工匠差不多完全可以依靠榫卯结构,将这些东西造的很结实。

于是他便让木匠们闲暇的时候,试着建几座风车,作为木工作坊的动力使用,并且让人跑了一圈,在淡水城附近找了个风力比较足的山口,作为以后木工作坊的厂址。

但是这些木匠们水磨是见过,水车也知道怎么弄,但是却没见过风车,加之他们想象力严重匮乏,没见过自然不知道怎么做了。

于是于孝天只得晚上的时候,将几个思路灵活一些,手艺比较好的工匠招到他的住处,又是画又是比划,还用简单的材料弄了个小模型,让他们大致了解了风车的结构原理,至于细节设计方面,那就靠他们这些人自己去完善琢磨了。

于孝天对他们要求不高,起先可以先做个很小的风车,先摸索摸索,然后技术成熟点之后,再进行放大,逐步放大到可以作为驱动力使用。

这玩意儿技术要求不高,欧洲的工匠早已经会建这东西了,对于中国的木匠来说,只要思路给他们,想必这东西也难不倒他们。

张铁匠将枪作管事的事情交给了一个理事堂新到任的管事之后,便彻底腾出了手,虽然他心里面痒痒,很想赶紧把于孝天交给他的这个大笔记本上面的东西吃透,但是他也知道孰轻孰重。

现在于孝天要他试制这台拉膛线的机器,要他试制线膛枪,这件事要比他去看笔记本上的东西更重要一些。

于是他只能先耐着性子,忙活于孝天交给他的这件事,当天晚上便开始动手干了起来。

这台膛线机结构很简单,并不比以前他们钻枪膛的卧式钻床要复杂多少,甚至还要简单一些。

整台机器的难点只有两处,一个是拉制膛线的拉刀,这种拉刀必须硬度要大,否则的话没几下就报废了,也拉不出细致的膛线,所以这种事他不能求别人,只能自己动手来制作。

好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经常打造各种钻头还有燧发枪的簧片之后,张铁匠和手下几个铁匠高手们,现在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该如何打制出坚硬锋利的钻头,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制作膛线的拉刀只要耐心细心一些,还是可以解决的。

只是于孝天也没有做过这东西,只是了解了个大概,拉刀到底要做成什么形状的刀口,包括于孝天自己在内,也都不知道。

所以张铁匠要自己逐步的摸索,找到一个合适的拉刀形状以及安装的方式,才能解决问题,细节方面于孝天没说,他自己也不清楚,所以只是给张铁匠了一个思路,和一个大致的方向,这方面他都交给了张铁匠来自行解决。

拉刀的制作是一个难点,另外一个难点就是带螺旋纹的辊轮的制作。

于孝天说过了,辊轮使用硬木制作就可以了,所以张铁匠将枪作的木匠找来,吩咐他们按照于孝天绘制的这张辊轮的草图,制作带螺旋槽的辊轮。

可是木匠们没做过则个,开槽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问题,但是如何把螺旋纹做的非常准确,却比较麻烦。

第七十章 第一条膛线

他们试了各种办法,做出的头几个螺旋槽辊轮,都存在问题,螺旋槽总是不够标准,缠度要么是不够,要么是误差太大。

后来还是张铁匠想了个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用几根线在木辊上向一个方向缠绕,最终在木辊上标出这几条线,然后下刀开始刻槽,最终总算是制成了一个合格的带螺旋槽的木辊。

张铁匠是个急性子的人,不干是不说了,一旦要是开始折腾一样东西,不眠不休也要尽快弄出来。

而现在他交出了管理枪作的责任之后,腾出了时间,于是干脆一心一意的扑在了这件事上,带着几个他挑出来的手下铁匠,还有几个学徒,加上木匠,都带了铺盖卷住在了枪作一个工棚里面。

天天这些人在张铁匠的带领下,不停的敲敲打打,为这台膛线机制作各种零件,但是手工制作误差大,加上他们没有标准的设计图纸,只能摸索着干,零件总是不太合格,于是只能借着重新做。

大约用了十天左右的时间,这台拉膛线的机床,算是在张铁匠等人的手中,初具了雏形,具备了一定试验的条件。

于是张铁匠把于孝天请到枪作之中观看他们做出的这台膛线机。

于孝天一进入这座作为张铁匠的试验加工场之中,便看到了这台卧式的膛线机,于是兴奋的立即冲过去,开始仔细的观看了起来。

这台膛线机和他记忆中在图片和视频上看到过的那种原始拉制膛线的机床,形状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于是他开始仔细观看这台简易机械的结构,并且亲自试着操作了一下,拉动带螺旋槽的木辊的时候,木棍上螺旋状的刻槽,在卡槽之中缓缓旋转,牵动一根长长的铁杆。

铁杆最前端是一个结构精巧的拉刀,拉刀可以拆卸,并且可以用垫片卡在枪膛之中,使之不会在走刀的时候偏移,这方面可不是他设计的,全部都是张铁匠等人想出来的办法,具体和历史上西方造枪工匠们用的拉刀到底一样不一样,他也不敢肯定。

拉刀卡在铁杆上,随着木辊旋转着被拉动,可以在枪膛之中进刀,直至从枪膛另一端被拉出来为止。

这样一来,基本上和他所知的简易拉制膛线的那种机械,没有什么区别了,接下来就可以进行试验了,看看这台机械到底能不能为他们拉出一根可用的带膛线的枪管。

于是于孝天立即令张铁匠取来了几根打造好,并且已经钻好的成品滑膛枪管,开始在车间之中试验了起来。

滑膛枪管被卡在机床的夹具上面,经过校正之后,用鉄楔将其卡死在夹具上,彻底固定牢靠。